金山高仅四十四米,人们陡然来到山前,却觉得高耸孤兀,骤生崇高庄严之感,这都是因为金山峰顶慈寿塔的缘故。寺塔与金山合为一体,造成视错觉,将塔的高度也计在山的高度内了。山上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远看山是一座寺,近看寺即一座山,形成了“金山寺裹山”的持点,充分体现了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江天禅寺即金山寺,最初是始建于四世纪前半叶东晋明帝时期的泽心寺,历史上七度毁建,声誉曰隆,代有高僧。
金山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江流,各色建筑散布其上,风格奇特。金山除寺院外,尚有中冷泉、志公塔、妙高台、宋代梁红玉擂鼓抗金兵所用的战鼓等胜迹。寺中冷泉在金山西南,泉水出自江中,清冽甘甜,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旁有宋朝王安石、文天祥等手笔题诗。慈寿塔位于山顶,高约三十六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为金山标志。现塔为十七世纪末重建。登塔顶而望,东见江天云水,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
塔旁观音阁中,陈列着金山;四件镇山之宝——公元前九世纪周宣王时铸造的周鼎、三世纪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孟获时缴获的铜鼓、明文征明手绘金山图、苏东坡的玉带。传说《白蛇传》,有一条白蛇修炼成人,即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嫁给青年许仙,日子过得很甜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这事,就游说许仙出家,并把许仙诓藏寺中。白娘子来寻夫与法海打斗起来。白娘子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虾兵蟹将成群,一齐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子不能获胜,只得与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炼,等待报仇机会。后许仙逃出寺来,法海又使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后来,青蛇击倒雷峰塔,与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进螃蟹腹中。白娘子与许仙又恩爱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