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天台山、会稽山、括苍山、仙霞岭等山脉之发脉处,为大盘山的中心地段。整个县由峦重重叠叠,地形极为复杂。为钱塘江、曹娥江、灵江、瓯江4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素称“群山之祖,诸水之源”。 磐安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被誉为“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5.4%,境内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和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气环境质量达到Ⅰ级标准,出境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一直名列金华市前茅。 磐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高姥山省级旅游区、百杖龙潭景区和国内唯一的以中药材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榉溪孔氏家庙、昭明院、玉山古茶场、戚继光抗倭古遗址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中国内唯一与茶有关的功能性古建筑玉山古茶场和宋宝庆三年(1255年)理宗帝赐建的“南宗厥里”榉溪孔氏家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文塔】在县城安文镇北,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六月。塔高43.68米,围24.58米,径7.85米。为六棱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基用条石砌成,塔身全用特制砖,石灰夹缝,外用石灰粉饰,飞檐上翘,造型优美。塔每层有三个拱卷形门洞,塔内置有楼梯,铺设楼板,可盘旋而上。塔顶铁葫芦用四条铁索固定。建资由安文陈姓捐算。为风水塔,意为使安文昌盛,故名“昌文”。郭一鄂作有《昌文塔记》。原塔顶铁葫芦已倾斜,198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88年完工,耗资近3万元。1984年重新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工堤】俗称万工城,位于县城安文镇文溪上游西南侧,为使三溪合流改道而建之水利工程。初筑于宋。明景泰间,由陈仔堂加筑“高三丈,长三里,宽二丈,叠石为堤,亘石九重”。嘉靖间,又在城上加筑胸墙。墙内可配备火铳、台枪以防寇,遂为防洪、灌溉、防御之综合工程。因工大资巨而命名“万工”。建国后,重修三次。城上有“永济桥”,为明代所建,今已改建。1984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溪桥】位于尖山镇夹溪岭下,明嘉靖十七年(1538)始建石桥,后屡屺屡建,今之轿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桥高15米,长38.5米,宽6.8米。两岩岸山势险峻,水势湍急,“凿山而垒,凌空而渡”甚为壮观。桥栏上有象征治水之三把石斧和蚊龙图案之雕刻。桥上可俯视“十八涡”之部分景观。明刘悫有记。1990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宋祠】位于双溪乡梓誉村,朝东南,背山依水。初建于明祟祯四年(1631),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宗祠平面为一纵轴线布局,分别由牌坊式门楼、天井、前厅、穿堂及二小天井和后厅组成,前厅、穿堂和后厅组成“工”字形。整条轴线长32.25米,宽12.4米,成一矩形的平面。其中前后厅檐柱,内拄均虽棱形,有侧脚,柱身上端成卷杀,柱础鼓形,屋檐用勾头滴水。整座建筑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宗祠里尚存朱熹题赠的“理学名宗”匾额。1990年批准为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