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澳洲 -> 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西安 纪念兵马俑发现35年 遗址公园明年建成

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西安 纪念兵马俑发现35年 遗址公园明年建成

来源:中国经济网

  10月11日,各届人士汇聚一堂热烈庆祝秦兵马俑发现35周年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30周年。同时,116件(组)出土珍贵文物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数十年来秦始皇陵园考古发掘及学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0年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被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30年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遗址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在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我国的文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30年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接待游客6000多万次,出访了40多个国家的70余座城市。

  昨日,各届人士共同回顾了秦兵马俑被发现35年来的辉煌成就以及博物馆开馆30年来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的历程,同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徽正式发布。

  六分之一兵马俑已发掘

  1974年3月,在临潼县晏寨乡西杨村发现了秦兵马俑一号坑,同年7月,考古队正式进驻工地开始发掘。今年6月13日开始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经过4个多月的发掘,目前已经清理出战车遗迹两乘、战马8匹、陶俑20余件以及大量的车部件,青铜兵器等。兵马俑二号坑、三号坑分别于1976年钻探发现,并进行了发掘。

  据悉,秦俑博物馆现保存三个兵马俑陪葬坑,陪葬坑内约有真人真马般大小的陶质兵马俑8000件,现已发掘出1000余件,约占总数的1/6,还有大部分的兵马俑尚待进一步发掘。

  116件(组)文物珍品亮相

  秦始皇陵园是秦代历史文化的载体,陵园以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埋藏丰富、文物种类繁多而闻名世界,体现着秦帝国的辉煌以及秦代文化雄浑博大的气度。陵园埋葬丰富,陵内“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考古发现大型地面建筑遗址10多处,大型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等60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5000余件。因此特别举办了“丽山园”遗珍——秦始皇陵园出土文物精品展,该展览集中展示了数十年来秦始皇陵园考古发掘及学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选定的116件(组)文物展品,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对陵园内发现的城垣遗址、地面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陶窑遗址、石料加工场遗址等重要遗迹的介绍以及出土的典型文物进行陈列展示。

  秦陵遗址公园明年建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秦始皇兵马俑发现35周年暨秦始皇兵马俑馆开馆3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明年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将建成,届时游客将可参观到利用花草树木不同品种、形态展现出的秦始皇陵园的整体格局、规模,同时还可动态参观考古发掘。

  中国第三大博物院挂牌成立

  昨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表示,在秦始皇陵核心区2.13平方公里正在建设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将于2010年建成,而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在当日正式挂牌成立,它将是继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博物院。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陕西省政府开始动工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项目总投资达到5.53亿元人民币。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目前,在56.25平方公里的秦始皇帝陵园内已发现大型地面建筑遗址10多处,大型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等60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5万余件。

  在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中将采用退耕还林将文物遗址区及周边地区3.2平方公里的范围绿化。根据历史研究和考古资料,鉴于陵园外城以内80%为遗址,在不破坏文物遗址和陵园风貌的前提下,加强绿化种植改善陵园的生态环境,并运用草木的品种和形态来标志地上、地下遗址,从而显示陵园的整体格局、规模等,达到恢复陵园自然风貌的目的。

  游客将可动态参观考古发掘

  建成后游客可动态性地参观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主要包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3.2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包括现在的秦俑博物馆,还包括将建的石铠甲坑博物馆和文吏俑坑博物馆。石铠甲坑博物馆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内,文吏俑坑博物馆的建筑面积在1800平方米。这两座博物馆将建为地下博物馆或者半地上博物馆,这在国内外是很少见的。石铠甲坑博物馆和文吏俑坑博物馆均建的是遗址性的博物馆,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在原址上建立,建成后均掩映在绿荫之中。另外,与别的博物馆不同的是这两个博物馆中随时可能有新的考古发现,游客可以边游览边观摩考古发掘。

  彩绘保护研究取得突破进展

  秦俑“护肤”已不成问题

  秦俑本来都是通体彩绘,可是因为多种原因大部分彩绘消失,即使出土后仍然保存着颜色,以前因为保护技术薄弱而很难保留。经过研究秦俑彩绘保护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完全可有效保护彩俑保持原有颜色。

  考古资料表明,秦俑坑内所有的兵马俑原来都是通体彩绘的。在经历了焚烧、坑体塌陷及山洪冲刷等人为、自然因素破坏后,大部分彩绘已经消失,残留下来的保存状况也不好。彩绘陶俑由于其特殊的层次结构,所用材料特殊性以及出土时的保存情况,彩绘的颜料调和剂及大漆底层均已老化。特别是底层对失水非常敏感,出土后,环境变化使得漆层失水引起漆层剧烈收缩、起翘、卷曲,造成彩绘脱落。为解决这一难题,妥善保护秦俑彩绘,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运用显微断面观察和显微摄影技术,对秦俑彩绘的层次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剖析研究,并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分析,确定了彩绘底层和褐色有机层的主要成分为中国生漆,彩绘颜料大多是天然矿物颜料,如朱砂、石青、石绿等。在秦俑彩绘中还分析了一种纯紫色颜料——紫色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同时应用系统微量化学分析方法,可初步判断秦俑彩绘颜料黏合剂为动物胶。运用激光全息摄影仪器测试,彩绘材料分析等项研究,揭示了彩绘损坏机理。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保护思路。根据生漆层的特性,进行加固和防止皱缩,采用具有抗皱缩作用的材料置换生漆层中的水分,从而在保护彩俑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秦俑发掘大事记

  目前考古队先后进行了秦始皇陵一、二、三号兵马俑坑的钻探、发掘,秦始皇陵园铜车马坑的局部试掘,秦始皇陵园内的马厩坑、珍禽异兽坑、上焦村陪葬墓、修陵人员墓地的钻探和试掘,秦始皇陵园铠甲坑、百戏俑坑以及文官俑坑、青铜水禽坑等陪葬坑的钻探和发掘,为了解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和陵寝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号坑 1974年开始发掘

  1974年3月,在临潼县晏寨乡西杨村发现了秦兵马俑一号坑,7月考古队正式进驻工地开始发掘。到1981年9月,重点发掘了秦兵马俑一号坑东端的5个探方,共出土木质战车8辆、陶马32匹、陶俑1087件。1986年,考古队对一号坑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陶俑1000余件、战车10余乘以及大量的青铜兵器和建筑遗迹。2009年6月13日,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开始。

  二号坑 出土大量彩绘俑

  1976年5月,经过考古队调查钻探,又在一号坑东端的北侧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1976年5月至1977年8月,开始对二号坑进行局部试掘,清理出木质战车10乘,拉车的陶马67件,陶质车士俑28件、骑兵武士俑32件、步兵俑163件以及大量的青铜兵器、铜车马器、铜、铁工具等。1994年3月1日,考古队对秦俑二号坑进行了正式发掘。二号坑考古发掘从一开始就被列为省、国家的重大发掘项目,并且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密切关注。在二号坑的发掘中采取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同步进行的做法,文物保护人员亲临考古工地现场,采用新方法、新工艺使出土的文物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清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跪射武士俑,其绚丽的色彩和惟妙惟肖的造型堪称秦俑之最。彩绘俑的清理出土和保护成功,是20多年来秦俑考古中的重大收获。

  三号坑 发现“统帅大军指挥部”

  1976年6月,考古队在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通过考古钻探,又发现了第三号兵马俑坑。1977年3月至12月,考古队对三号坑进行了全面发掘,发掘面积520平方米。198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三号兵马俑坑进行二次考古发掘清理,通过发掘认识到,这是一个平面形制呈“凹”字形的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出土驷马髹漆木质战车一乘、拉车陶马四匹、铠甲武士俑64件、青铜兵器30余件以及大量铺地青砖等。从建筑结构、陶俑排列方式、战车级别及其与一、二号坑的相对位置判断,它象征着统帅一、二号坑大军的指挥部。

主题旅游:元旦旅游春节旅游清明旅游五一旅游端午旅游中秋旅游国庆旅游十一旅游温泉旅游秋天旅游暑假旅游蜜月旅游漂流旅游购物旅游亲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