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记攻略 -> 欧洲旅游攻略 -> 法国旅游攻略 -> 到斯特拉斯堡探寻名人的足迹

到斯特拉斯堡探寻名人的足迹

到斯特拉斯堡探寻名人的足迹图片在夜幕中,我们就这样悄悄地入了城,这天的月亮是那么的低、那么的大、那么的亮,商店的橱窗和招牌依然亮着,但街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偶尔还能听到从酒吧里传出的些许喧闹声。我们是从法兰克福下了飞机,匆匆吃了晚饭,就直接乘大巴过来的,司机是德国的,在城里城外转悠了半天,才找到我们的酒店,一家在高速公路旁的连锁旅馆。

早晨很习惯地六点就醒了。出了旅馆大门,发现马路对面就是一个公园,有一个小湖,于是便漫步过去。一层雾气弥漫在湖面上,而东方已渐露红色,赶紧回房间拿了相机,我要把到法国第一天的日出拍下来!等我把美景一一地装入了相机,太阳也已经高高地挂上了天际,湖上的雾气也渐渐散去,我也该去探寻这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了。

我们来到的这个城市是法国阿尔萨斯(ALSACE)地区的首府——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对于法国东部与的国毗邻的阿尔萨斯大区,我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法国文豪都德脍炙人口的名作《最后一课》,这是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中学课文之一。它通过一名小学生质朴的心境,描述了1871年法国战败,阿尔萨斯被德国兼并后当地居民的满腔悲愤。这个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在法德之间易手,可谓历经沧桑,但因此也受到两种文化的熏陶,在今天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得益甚多,成为法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斯特拉斯堡是阿尔萨斯地区的历史名城。我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这里还是另一个德国文学巨匠歌德年轻时代就读大学的地方,而这座大学,就是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生在1749年的歌德在十六岁的时候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70年来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当他刚踏上这块土地时曾这样写到:“我立刻向那座大教堂奔去。在这次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看到它的身影。从教堂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前面是一片迷人的美景……。

那好,我们的第一站,就从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开始吧。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Cathedrale)是中世纪(11至15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也是欧洲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法国知名作家雨果曾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这座教堂。它始建于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用孚日山的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正面顶上,一边是一座高142米的尖塔,另一边却只有一座平台,此处原应该是一座对称的尖塔,由于当时的财力有限而没有建起来,如今倒反而成了它的特色,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也因此而极负盛名。教堂内有一个11米高的天文钟(Astronomical Clock),自1547年开始运作,每隔15分钟有孩童、青年、成人及老人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雕像出现,但每一整点就有死神提着斧出来报时,至今准确无误,到中午12:30左右,还会鸣钟以乐声报时,可说是斯特拉斯堡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象征。而大教堂的正门以耶稣事迹“最后的审判”为题的浮雕,精工镂制的圆形玫瑰窗和本堂的彩绘玻璃都是值得仰头细观的艺术品。登上塔顶,全城秀丽的景致及壮丽的森林和山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据说当年歌德在此读大学的时候,教堂平台是一个供人们喝啤酒并刻下名字留念的地方,歌德常在此吟诗作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莱亚斯·卡内蒂同样对这座大教堂十分着迷。在1933年夏天的几个星期里,他每天都爬到教堂的平台上。卡内蒂这样写道:“我爱上了那些神秘的屋顶,爱上了我攀登的台阶上的每一块石头。”

转过教堂,就来到了有“小法兰西”(La Petite France)之称的老城。伊尔河(L’ILE)绕城而过,这是一条水上大道,它经过了斯特拉斯堡的各个区和所有历史遗迹。此处的运河桥梁纵横交错,沿途都是褐色屋顶、外墙用黑木条搭建的古旧房屋古意盎然,窗台上的花朵迎风招摇,偶尔经过的游船滑过水面,波光粼粼满是合谐和浪漫。无论是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散步,还是乘坐游览船游历运河,都会有非常惬意的感受,别有一番风味。在城中的街道与桥上穿行,感觉就像我们的水乡古镇,因此我也把它戏称为“法国的周庄”。

在城中,还有四座古时作为防御工事的方塔。据说是普法战争时期拿破仑进攻普鲁士时建造的,后来又用于伤员的疗养。每座方塔之间都有水道隔开,中间又有桥梁相连。站在方塔对岸的廊桥上,可以将四座方塔与不远处的大教堂一起收入眼底,只可惜我的相机镜头没有我的视野开阔,只能在一张照片里拍到三座方塔,甚为遗憾。

出了老城往东不远,就是闻名全欧洲的斯特拉斯堡大学。杰出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在该校任教,并在这里开始了发酵素的研究。他所创造的灭菌法、细菌学说和狂犬病治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所大学园区是开放式的,街道从大学的各个建筑间穿过,在大学城的中心,竖立着文学巨匠歌德的塑像。

再回头沿着伊尔河往东北走,就可以看到有关于欧洲的三座大厦。欧洲议会大厦建于1949年,是斯特拉斯堡欧罗巴区的第一座建筑;欧洲人权法院是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他的设计灵感源于天平;新欧洲会议中心是一座全玻璃钢架结构的建筑,形似巨大的船头,它进一步强化了新欧洲在斯特拉斯堡的影响。后两座建筑都建于九十年代,是极其现代化的建筑。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斯特拉斯堡的历史吧。

斯特拉斯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2年,古罗马人选择了这块优越的位置在莱茵河上建立一个军事驻地,将它命名为“路之城”。公元 842 年著名的斯特拉斯堡誓言,作为最早的古法语资料,使斯特拉斯堡在法语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自古罗马时代开始,斯特拉斯堡一直都是欧洲贸易及政治中心,在法国经济、文化和学术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两千年来,位于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由于战争,在德法之间数度易手,直到1944年才重归法国,成为欧洲两大民族恩恩怨怨的见证。却也正因为此,在斯特拉斯堡,本来彼此相邻却又泾渭分明的德意志和法兰西两个民族的文化难得的融合在一起。走在斯特拉斯堡街头,单凭你对欧洲语言、建筑风格的认识,是分不清自己身处何方的,连大街小巷都是用德法两种语言命名。在后来我们从斯城去德国的时候,路上看到从德国的车辆排成长龙进入斯城,打听之下才知道,由于德国加油站的工人罢工,边境的德国居民都到斯城来加油了,两地民族的融合由此可见一斑。

与斯城有关的另一个名人是德国人古登堡。他从1434年起在斯城生活了十多年。在此期间,他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创了欧洲印刷业的新纪元,并为传播人类进步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更为有趣的是,1792年在这个德法混血的城市,一名才华横溢的年轻军官李尔应市长之约创作了《莱茵军团战歌》(Chant de’guerre pour I’armee du Rhin),要不是后来进军巴黎的马赛军团把这首歌带进巴黎,并顺手牵羊地以自己的城市给它冠名,或许莱茵河对岸的德国倒更有理由把它作为自己的国歌呢。

斯特拉斯堡具有的这种双重文化,使得它成为战后欧州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人权法院首选之地。最近,初出茅庐的欧洲联军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同时,斯特拉斯堡还是培养高级公务员的法国行政学院所在地。

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来到了伊尔河畔的一家餐馆,坐在河边的餐桌旁,一边享用美味的法国大餐,一边享受运河两岸的旖旎风光,此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歌德的一句名言:“自然是深思的,而且经常是熟虑的。但是人类却不同,他们通常是顺其自然的”。此时的我不正是顺其自然地融入到这文化里?而这座古老的城市也不正是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晚上我们还闹了个笑话,从市区乘公交车回去,看着地图觉得下车的地方离旅馆不远,沿着小路朝旅馆的方向走过去,结果没想到路的中间居然被高速公路阻隔了,正在我们不知所措之际,幸好一辆警车经。
可能感兴趣的:
法国旅游
法国旅游攻略
法国介绍
法国最佳旅游季节
法国旅游图片
法国商务签证(自备邀请)
法国小贴士
法国旅游注意事项
法国旅游购物攻略
法国天气预报
法国旅游地图
法国狂欢节

法国旅游景点MORE

法国旅游常识MORE

欧洲旅游目的地

主题旅游:元旦旅游春节旅游清明旅游五一旅游端午旅游中秋旅游国庆旅游十一旅游温泉旅游秋天旅游暑假旅游蜜月旅游漂流旅游购物旅游亲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