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很多时候我很难用简短的几个词来概括我对香港的认识,也许这也是我语言的匮乏所在,思绪很多却无法概括,这也是一种无奈……所以,开篇我就得自我检讨,这篇的题目是直接摘抄了《时尚旅游》五月号里头的标题,这一期的主题是香港岁月,介绍那些埋藏在香港深处、仍然保留完好、极富香港本土特色的街道,而我这次闲逛到的很多街道,恰恰也蛮符合这个题目。石板街虽然不在它的介绍之中,但我个人却觉得还是很典型的香港老街道。
最早看到石板街,是在小徐的魅力香港第一辑里,虽然一直号称自己有浓厚的恋港情结,但是居然孤陋寡闻到这般田地,还是有点自责的。所以这次去,是怎么都要去石板街走走看看,因为这里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最近的就是《色戒》。本来这次还打算去港大的,因为时间缘故错过了,这个后面再讲。
石板街其实不是真名,其实这条叫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当时是因为香港第一任总督砵甸乍爵士命名的,位于香港岛中环。街道连接山上的荷里活道及山下的干诺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里活道一段由于颇为陡直,故用石块铺盖露面,并设计成一块凹下一块凸起,即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两旁泻走,但时间久了,人们反倒更习惯于叫它做石板街。
香港,这是座新旧交融得宜的城市,即便只是从表面,你也可以看到东西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如果有时间,在这里不经意的漫步都是一种乐趣,你会看到很多特色的老街,新老店铺交杂着,相映成趣。
石板街就是,当我踏上它的第一级台阶,就看到两边颇有对比的店铺,左边是时尚的餐厅,而右边则是简陋的铁皮房子,兜售着不知算不算香港本地特色的产品。而在街上上上下下的人更是对比鲜明:提着袋子过路的本地人儿,拿着皮夹出来吃中餐的小白领们,揣着相机记录沿途风景的各地游客们,而这并非是石板街特色,应该说在香港的任何角落,你都可以看见这样有趣的场景。
在老街中穿梭,感受香港的新文化,偶尔会因为看到几眼香港电影中熟悉的场景而激动,仿佛这一刻在街边穿梭的都是穿着旗袍或者学生袍的上世纪人们,这也许就是香港的魅力所在。
穿过威灵顿街这段开始似乎更有气场,这里也是众多婚纱照的拍摄基地,看到很多童鞋拍来的片子里,这段出现的频率最高。
走出石板街,就来到了荷里活道,我只恨自己没有在这里逗留太久,因为那座香港警局的楼我第一次去就扫过了,只不过当时是在半山电梯上,所以这次我没有多加关注。回来看书,才发现其实这里是很有殖民色彩的中央警署和域多利监狱,在香港,这么有特色的建筑其实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