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向群众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三门峡市旅游局以旅游为民、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部门联动、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精心谋划 “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大力推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心组织策划谋发展。对全市有条件开展乡村旅游的行政村及农家乐进行全面排查,对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要求,从14个行政村中筛选出依托旅游景区发展起来的渑池县段村乡东庄沟村(仰韶大峡谷)、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天井窑院)、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明清古枣林)、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豫西大峡谷)、卢氏县磨沟口乡上店村(双龙湾)5个行政村进入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特色村序列。由旅游部门出资,聘请高水平景观设计公司对三门峡市5个旅游特色村进行全面策划。扩大延伸“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积极谋划 “百千万”旅游富民工程,通过5年努力,包装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1000户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工作,直接或间接为农村提供2万—3万个就业岗位。
大力推进项目抓建设。2010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农家乐及乡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达到2620万元。全市共有“农家乐”285家,直接从事“农家乐”工作服务的人员1449人。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对发展“农家乐”的村民落实了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为村民办理小额财政贴息贷款;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投资进行枣生园二期工程;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对现有的60家“农家乐”进行了改造、规范、升级,修建5米宽道路14公里,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并在豫西大峡谷景区东门附近建设一个新型农家乐小区,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休闲的健康理念,房屋建筑展现豫西农家特色,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按高标准设计施工。目前,从业人员202人,床位750张,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成为三门峡市以旅游为依托,实施农民脱贫致富的典范。
开发旅游线路拓市场。一是抓住办节、办会、旅游推介活动等契机,加大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宣传力度。二是开展大枣、樱桃、苹果采摘、自驾车队游等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来三门峡旅游,旅游大巴团队达到19个3220人次。三是按照旅社型、餐饮型、体验型、购物型、特殊型等五种类型,选择基础条件好、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村,进行线路编排,编制出以天井窑院为依托的豫西民俗风情游,以灵宝大王后地村为依托的明清枣乡游、秋季采摘游等独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产品,并印制在《春夏秋冬游三门峡》、《三门峡市旅游导览图》、《黄河明珠·天鹅来栖》明信册等旅游宣传品中,全面推向市场,向海内外旅游者介绍三门峡的乡村旅游。
开展业务培训强素质。一是成立了三门峡市“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是采用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等形式,派出专门人员分赴6个县(市)、区举办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对62名从业村民进行了农家乐的经营创新、标准要求、礼貌用语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更新了“农家乐”业主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了“农家乐”的规范管理,有效提高了“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新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双宝激动地说:“村民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营理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说一步,像这样的指导和培训真是送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2010年,市旅游局先后举办培训班12批次,组织乡镇和村级干部外出考察6批次,培训人员816人次。
规范行业管理强服务。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经营,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市旅游局组织人员深入经营户家中依据农家乐宾馆星级标准划分评定标准,在服装、信息标识、迎宾接待、安全、卫生等方面逐项帮助经营户规范服务行为。积极指导义马河口村成立了餐饮业协会,负责对当地农家乐进行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农家乐周边环境、饮食卫生、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比,并张榜公布,大大增强了三门峡市“农家乐”的招徕力。
优化产业结构增活力。丰富经营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是“农家乐”经营过程中提高游客回头率,加速“农家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按照“凸显特色、丰富内容”的原则,积极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展了农业观光、农事耕作、采摘垂钓、畜禽养殖等体验活动,丰富农家乐经营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性和娱乐性,为农家乐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以“农家乐”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绿色蔬菜、食用菌(香菇、木耳等)、小杂粮、卢氏鸡、鸭等种植、养殖业,稳步提高农产品销售额,此举不但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使全村群众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二是充分挖掘、弘扬乡土文化,开发根雕、核桃酒、松果牡丹装饰立体画、双面绣等旅游商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延伸乡村旅游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引导“农家乐”从业人员将民间杂耍、道情皮影表演等传统乡村文化风俗引入农家乐发展中,充分展示三门峡市淳朴厚实的民风。
“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施,转变了参与乡村旅游村民的致富观念,拓宽了增收渠道,优化了生存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群众素质,提升了文明水平,为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必将成为带动就业的好平台、改善民生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