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苏州穹窿山号称“孙武隐居著书地吴中第一名山,乾隆六次登临处江南无双福地”,想必多是溢美之词,不然此景,何以一直湮没无闻?
初登穹窿山顶,并不兴奋。但走向二茅峰与大茅峰包围的山谷中间的孙武苑(当地名唤“茅蓬坞”)时,一路往下,渐入佳境。
进入遮天蔽日的竹林,绿色,绿色,满眼的绿色!与外面的草黄枝枯相对应,该是怎样的让人欣喜啊!真是峰顶岙谷两重天。修竹幽篁,细长高耸,顶端沙沙之声不绝,当是劲风吹动的痕迹。
接近坞底,参天的毛竹,根根粗壮直立而起、稳实强劲、挺拔雄伟。这是英俊雄豪的大丈夫。那么,刚才见到的的篁竹,或呈瘦小,或现羸弱,其中饱经沧桑的老者,苍而节劲、老而弥坚。至于根浅竿直、色嫩皮青的,就是那些蓬勃向上的青春年少了。
离孙武苑数十步之遥,就是朱买臣读书台。朱买臣,西汉名臣,原为穹窿山中一介樵夫,他当年藏书山中、负薪苦读的精神,实在是令人赞叹。读书台不大,一块略显平整的石头而已,该是最因陋就简的读书之处了。
站在朱公祠往下看去,但见竹篱茅舍,蓬门荜户,回廊幽径,想必就是孙武子隐居著书之地了。这是穹窿景区的主要景点。我们慢慢拾级而下,沿着回廊走进一片平整的院落。在翠浮三叠阁、兵圣堂、博弈亭、碑廊、草庐等遗迹中,揣摩着幽幽古意,看那些对联上的:“高山藏俊艾、大泽隐鱼龙”,“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等清词丽句,皆是以形胜入联。也可以看出茅蓬坞的确是适合苦学苦参悟禅悟道的。孙武就是在这里悟出了一个“兵”字,从此,有了“兵法十三篇”,有了“吴国争霸”,有了世界军事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王国维说,读书治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且循序渐进,急躁不得。这里竹林深深,泉水阵阵,远离浮华尘世,利于洗净心中俗念,喜欢清静的人自然会心无旁骛一心潜修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按理,穹窿山应该名满天下才对。吴中胜山胜水,抢尽风头,唯有穹窿,竟一直乏人问津。我在山下买了一本《苏州穹窿山》,得知这里原是人文渊薮古迹众多。在这里,赤松子得道成仙,伍子胥演兵布阵,孙武子著书论兵,朱买臣藏书,韩蕲王玩月,姚广孝衍退,乾隆帝望湖,李根源隐居,章太炎访友……穹窿,实在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化之山。可惜,穹窿山一直避开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寂寞的所在。不过转念一想,穹窿山作为古代名士隐居之地,清净一点也未尝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