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澳洲 -> 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政府网昨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据悉,早在2000年,海南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学者提出了“国际旅游岛”的概念。2009年最后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该《意见》。历时9年,这一概念终于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又一次重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摆在面前。

国家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

根据《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意见》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积极发展邮轮产业,建设邮轮母港,允许境外邮轮公司在海南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提出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抓紧研究在海南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具体办法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可行性。《意见》提出,将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意见》提出,海南要完善进出岛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适时建设博鳌机场。适时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

沿海“金项链”中漂亮的“链坠”

随着该《意见》发布,2009年,国务院共批复了11个经济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数量之多,十分罕见。

据南都记者统计,这11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完善和支持沿海经济发展的占6个。目前,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金项链”经济带:珠三角、长三角、北部湾经济区、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黄三角、辽宁沿海区域、滨海新区等。

此次批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则被看做是我国沿海“金项链”中一个漂亮的“链坠”。这个“链坠”是我国第一个旅游特区。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徐逢贤告诉本报,每次全球经济危机中,都是由旅游等服务业带动经济回暖。据海南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海南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008年,旅游业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在旅游人数接待方面和旅游总收入方面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徐逢贤认为,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国家大力推行的扩大内需政策,能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

中国区域规划突出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召开,“节能减排”成了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中国政府也定下了艰巨的减排目标:2005-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

在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11个区域经济规划中,大多都突出了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新思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亦是如此,《意见》对海南战略定位的内容之一就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旅游业成为海南走绿色发展路线的切入点。

此外,前不久公布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是我国第一部省级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是全国惟一的国家级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最大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也是强调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栋生告诉本报记者,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新方向,这也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2009年国务院批复

11个区域发展文件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主题旅游:元旦旅游春节旅游清明旅游五一旅游端午旅游中秋旅游国庆旅游十一旅游温泉旅游秋天旅游暑假旅游蜜月旅游漂流旅游购物旅游亲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