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近年来,歙县在精神文明创建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和首批“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今年以来,该县围绕城市管理宣传、城区环境整治、夯实城市基础设施等工作重点,扎实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内涵,着力把城区环境打造成“绿色花园”,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在城管知识宣传上采取“全城式”覆盖。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六进”活动,努力为广大市民、企业、单位等提供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法律服务,增强市民的城管法治意识和文明创建意识。开展“小手牵大手”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把城市管理的相关知识引入学校课堂,开展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活动,通过学生向家长进行宣传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城管小卫士”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城管知识,通过街头演讲、分发宣传资料、当场制止不文明行为等行动,达到教育市民、促进市民遵守城管规定的目的。
在城区绿、亮化工程上保持“动态式”发展。大力推进城区公共绿化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公园等公共绿化设施加强养护,全面除草修剪,投入41万元新增1辆10吨高压洒水车,并采取定人、定车、定段、定责的方法,避开高温时段对城区公共绿化进行巡回浇水,对洒水车喷洒不到位的地方利用人工接皮管进行浇水,有效缓解了旱情。大力实施城区亮化提升工程。保证医院、学校、闹市区等重要路段亮灯时间“一夜长明”,广场、公园及滨江路在现有亮化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射灯和防洪堤上动态亮化,进一步提升古城亮化档次。近来,该县还向城区居民发放了《环卫便民服务卡》和《公共亮化服务卡》,通过卡片上联系方式,居民可以第一时间反映自家周边亮化设施或者垃圾处理的情况,以便得以及时处理。
在城区环境整治上强化“地毯式”清理。加强练江水面环境整治,已打捞水面水草及暴露垃圾近800吨。对果皮箱和保洁车辆等环卫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安路、黄山路40余处敞开式垃圾箱已改造为封闭式垃圾箱,22处城区公厕也全部整修完毕。对黄山路、新安路、中和街、城北市场、县医院三角区等重点线路、区域,城区出入口及重点景点景区等周边环境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整治。今年以来,共清理占道经营400余处,疏导流动摊点1000余处,清理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及绿化带等卫生死角120余处。
在城区保护建设上实现“花园式”改造。近年来,该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5亿元,高标准建设城区交通网络,并全力以赴推进徽州府衙修复、新徽城文化中心、城区河道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实施环城网络及区间路、城市天然气管网、垃圾处理场等市政项目建设。同时围绕创建文明县城,推进山水景观建设,先后建设了练江、丰乐、扬子、富资等河道1.2万米的防洪堤和滨江路,配套建设了绿地及绿化、亮化景观,使水、堤、道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建成开放了张曙音乐广场和古关湿地公园,并在城区道路绿化中高标准、重层次、重造型修建了诸多的园林小景,城区道路绿化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并且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实施水源保护,对环绕徽州古城长庆路、斗山、问政山等山体、水体和生态植被环境进行整治,使整个城区呈现出“花园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