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建党90周年推动红色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而随着暑期旅游高峰的来临,红色旅游热愈加升温。业界专家指出,我国红色旅游快速增长的局面将维持一定的历史时期,但其发展的市场动力不足,需从五方面加速提升。
一是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行为转型。
“从长远来看,红色旅游的发展动力应从政治型为主向市场型为主转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承忠说,红色旅游的服务对象是市场中有独特主体意识的休闲消费者,红色旅游的功能要逐步向休闲转变。同时,要开发红色旅游的自然旅游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通过功能分区的方式在旅游区内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和产品设计,构建休闲产业链条,满足休闲者多方面的需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要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坚持市场化、大众化方向,建立产业体系;按照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发展红色旅游,把红色旅游纳入到大众旅游发展的框架中去;同时还要跟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绿色旅游、大众旅游相结合。
二是培育青少年市场。
“要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青少年旅游市场的开发,让更多的年轻人,比如‘80后’‘90后’,甚至‘00后’自发参与红色旅游。”戴斌说,要研究青少年市场,了解青少年的特定需求,从产品核心要素提炼、市场宣传方式上按年轻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开发和宣传推广,让游客特别是年轻人自发参与红色旅游。
三是借力文化创意。
吴承忠建议,要将红色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以红色旅游为先导,大力发展影视、动漫游戏、演艺、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开发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扩大产业规模。比如,增加体验型项目,开发休闲娱乐性质又带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军事演练项目,演出山水实景革命剧目。
“要不断创新红色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让游客从‘老三篇’中跳出来。”广东金融学院休闲产业与高端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卿前龙说。
四是实施区域联动。
吴承忠认为,通过改善与邻近红色景区和其他类型著名旅游景区的交通状况,构建红色旅游精品专项线路或组合型精品旅游线路,可以扩大红色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五是放眼国际市场。
“发展红色旅游,不能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只发展国内游,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戴斌说,要从红色旅游资源中挖掘“中国符号”,向国外市场推出若干个代表新中国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中国符号”式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来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