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3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区最高气温达到37℃至39℃,而乌尔禾等外探区的最高气温则达到40℃至43℃。
那么,高温下的乌尔禾究竟是什么样呢?7月12日,笔者前往乌尔禾进行了体验。
铁门烫手玉石“藏娇”
车辆行驶在茫茫戈壁上,炙热的骄阳烤得柏油公路不时翻起一层层如雾气般的热浪。到了乌尔禾,笔者打开车门下车时,一股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车载温度计显示,此时乌尔禾室外的气温为42℃。
笔者来到玉石一条街,用手拉开一家玉石店的铁皮门时,手被烫了一下,店主赵女士连忙提醒小心。
据介绍,由于高温天气的到来,乌尔禾的玉石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天气凉爽的时候,我们把玉石摆到门口,看的人也多,可今天天气太热了,没法摆摊。”赵女士说。
相比赵女士,另一家奇石店的店主张女士在店前支起了遮阳伞。即便如此,一股股热浪还是让张女士有些吃不消,她不停地用手中的纸扇扇风。
魔鬼城50℃游客大呼过瘾
随后,笔者来到了魔鬼城景区。走在这片闻名世界的雅丹地貌中,感觉好像在火里烤着一般。经测量,这里的地表温度已经超过50℃。
不过,游客并未因高温而失去观赏魔鬼城的兴致。“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再热也值!”来自东北的陈先生不无风趣地说。
陈先生是随团来旅游的,乘坐小火车游览了魔鬼城,他笑着说:“感觉滚滚热浪从脸边掠过,这样的地貌,再配合天气,这才更增添了游览魔鬼城的感觉。”陈先生的T恤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满头满脸都是,擦汗的速度远赶不上流汗的速度。看着眼前奇特的景观,即使带着盐分的汗水钻进了眼睛,陈先生仍然在“挤眉弄眼”之下,用手中的相机完成了高难度的拍摄。
和陈先生一样,来自湖北十堰市的张言博也是一边抹汗,一边用相机抓拍眼前的美景。
一圈下来,笔者全身早已湿透。一心只想返回温度稍低的市区。扑到车旁,打开车门,一股热气从车内钻出,顿时汗如泉涌。在骄阳下停了那么久,此时的汽车早已像一座蒸房。
几番大汗淋漓之后,笔者真佩服那些不畏酷暑来观光的游客们。
46℃高温袭火洲
7月13日,火洲吐鲁番迎来了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气温46℃,面对酷暑,吐鲁番地区各县市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极端高温天气。
上午10时,笔者在吐鲁番示范区看到,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虽然还是早晨,但此时的气温已经很高,阳光刺眼。汗水湿透了工人们的背心,一些人只得操作一会儿停下来喝几口水或吃几块西瓜。据示范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施工方正在抓防暑,抗高温,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正常进行。
在一些露天施工为主的项目工地,为使户外施工人员避开高温暴晒,项目部采取了调整上下班时间的方式,灵活安排施工时间和休息时间,集中力量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早晨、下午和晚上施工,中午高温时段休息,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保障了工人健康。
中午13时,骄阳似火,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在绿洲路与高昌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一名执勤交警在马路中央指挥车流,名交警在一旁的树阴下休2息。数分钟后,另一名交警替换下同事继续执勤。一名交警对笔者说:中午“正是下班高峰期,车流量很大,我们必须站在中间指挥疏导。身上的衣服从来就没干过,回家之后都能渗出盐粒来。”
此外,电力、供水、供气、公交、客运等部门也已经加大了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高温下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极端高温天气对吐鲁番农业的影响不大。
爱心社区送清凉
13日正午时分,工作人员在红山体育馆车站为公交车司机送去冰镇绿豆汤。
当天,新民路街道办爱心社区,在红山体育馆的公交车站设立了爱心防暑点,给高温下坚守岗位的一线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交通警察,递上绿豆汤。
哈密地区:多措施应对高温考验
7月13日,哈密市最高气温已上升至40℃,温度最高的是伊吾县淖毛湖已达44℃。
哈密地区气象局先后签发高温黄色、橙色预警信号两期,并通过气象灾害预警平台、手机气象短信业务平台、广播电视媒体等多渠道方式面向政府部门及公众服务。
7月12日,哈密电网负荷达到440兆瓦,与去年同期相比负荷增长45.4%,创哈密地区电网负荷历史新高。哈密电业局针对气温攀升,负荷突增的实际情况,对输、配电设备全面开展红外线测温仪“扫描”,加强跟踪监测,快速消除缺陷隐患,确保迎峰度夏期间供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哈密地区公安消防支队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完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要求各单位要保障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督促各单位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公安消防支队还大力提升消防安保人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组织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积极备战高温下有可能发生的各类火灾。
哈密市公共交通公司对所属的13条线路的183辆公交车辆进行全面“体检”,重点对油路、电路、气路、灯光、制动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公司还为一线司乘人员发放了绿豆、白糖和人丹等防暑用品。
7月13日,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区笼罩在灼人热浪之中。赤日炎炎,谁不渴望清凉的慰藉。然而,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岗位,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促使他们一如既往在烈日中奋战,在酷暑中坚守,不退缩,不躲避。他们是公交司机,他们是交通警察,他们是筑路工人,他们是电力员工……他们是许许多多平凡而又值得尊敬的人。
就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和通讯员的脚步,一起去体验一回烈日中劳动者们的辛苦与坚持,感受一次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骄阳下,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会化作一缕清风或一丝细雨,悄悄拂过你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