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 贵州 -> 贵阳 -> 避寒避暑两相宜 贵阳生态旅游日渐升温

避寒避暑两相宜 贵阳生态旅游日渐升温

避寒避暑两相宜 贵阳生态旅游日渐升温图片

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将于7月16日至17日举行,这一备受国内国际瞩目的盛会,已经成为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施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里程碑。在各方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经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信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被列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内容的贵阳市生态旅游产业,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提速之后,又以什么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90%以上的贵阳市民感知了生态旅游

展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成果,让国际社会了解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让更多人的理解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这是贵阳的两次生态文明会议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让90%以上的贵阳市民感知了生态旅游,并由量变上升为质变。

近两年,贵阳市开展了详细的贵阳市市民对生态旅游态度的调查报告,调查从每个市民都能切身实施和感知的旅游行为入手,将普通的旅游活动上升为一种探索、欣赏、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活动。在受访的市民中,公务员、企业界人士、学生等成为最主要的受访主体,其中,70%的受访者对生态文明、生态旅游认识基本形成了相应的理解,30%的受访者对生态旅游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据了解,调查从生态认知、生态旅游内涵、生态旅游信息获取的主渠道、生态旅游情感、生态旅游意义等数十个方面对市民开展详细询问,市民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的渠道,广泛认识了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这种认识最大的量变是广大市民普遍认同生态旅游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最好渠道、生态区域的服务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最大质变在于:绝大多数市民认为当地居民有义务和权利参与到生态文明城市及区域的保护、服务、管理和决策当中,并将之上升为一种高品位、高度责任的一项旅游和社会活动。

建立了生态旅游城市评价体系

按照生态文明城市的理念来发展贵阳的旅游业,建立生态旅游城市的巨大网络,这是贵阳市一直努力的方向。建立生态旅游城市评价体系,这是贵阳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贵阳市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拥有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贵阳市政府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相继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我市生态专家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基于此,一些专家研究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资源城市特点,以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理论为指导,参考国家旅游资源标准贵阳市政府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相关政策,运用理想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城市综合评介体系及模型。

据了解,生态旅游城市评价主要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上对城市整体旅游价值的评估,在这方面,贵阳市结合国家旅游资源标准,以及贵阳市政府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相关政策入手,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生态保护3个方面,筛选了20个指标构建了贵阳市旅游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邀请专家提出了指标测度及评判方法,对专家的权重数据运用理想点法(TOPSIS)甄选最优评价方案,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权重,并经一致性检验确定评价效果。这一体系的建立,对贵阳市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的实践大有裨益,提供更加详实的发展理论基础和数据。

绘就十二五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在贵阳市绘就的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计划中,生态旅游的理念被全面灌入,未来五年,贵阳旅游将依托气候、生态、资源优势,建成世界避暑旅游名城、中国温泉旅游名城、中国休闲度假名城和西南会展旅游名城。用五年时间建成中国旅游大市,各项旅游指标翻两番,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9819.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10.94亿元。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十二五贵阳旅游发展的大方向,具体目标的制定更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依托凉爽舒适的避暑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和避暑人居,构建避暑经济产业体系,打造中国避暑之都;深度开发温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温泉疗养、温泉度假、温泉会议、温泉文化体验,建设大型温泉精品项目和复合型温泉旅游度假区;同时,以生态资源、气候资源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度假、生态旅游、山地运动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建设中国休闲度假名城;此外在依托“避暑之都”城市品牌扩张和目的地功能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会议及奖励旅游,建设西南会奖旅游名城。

根据这一总体规划,贵阳旅游布局将构建“12345”为主体的空间架构,即“一城集散、两圈整合、三团先导、四轴拓展、五块支撑”,形成贯通全市、延伸周边、跨越省界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到2015年末,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9819.31万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到1310.94亿元,年均增长26%。其中,入境游客达到28.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67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达到9790.9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299.59亿元。全市旅游直接就业实现10.13万人,年均增长13%,带动间接就业40.53万人。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旅游业总收入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1.01%。贵阳市海外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将达到5.83天,海外游客人均花费达到413.69美元/天;国内过夜游客人均花费将达到3698.93元/天,国内一日游人均花费达到742.03元/天。

明确了2011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将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和中西部旅游集散中心。眼下的2011年,贵阳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并拟定了具体扶持措施。

总目标:集中力量推介“爽爽的贵阳”,打造“贵阳避暑季”、“贵阳温泉季”等特色旅游品牌,针对重点客源城市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加快乐湾国际温泉城、贵阳生态旅游体育基地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古迹旅游、山水生态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扶持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培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为加快贵阳市旅游业发展,目前市政府出台了《贵阳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措施》:

对当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和AAAA级的景区,对景区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当年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镇(村),给予4万元奖励;支持星级酒店开展节能降耗改造,鼓励星级酒店创建绿色饭店,对当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金叶级绿色饭店的酒店给予8万元奖励,评定为银叶级绿色饭店的酒店给予5万元奖励;大力推广《贵阳市避暑度假酒店标准》,对当年被评为“贵阳市避暑度假酒店”的给予3万元奖励。

扶持政策还在组团入筑、旅游专列、包机、入围百强旅行社、优秀导施、达标的乡村旅舍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主题旅游:元旦旅游春节旅游清明旅游五一旅游端午旅游中秋旅游国庆旅游十一旅游温泉旅游秋天旅游暑假旅游蜜月旅游漂流旅游购物旅游亲子旅游